昆药集团荣获2014年度中国医药十大营销案例——年度营销成就奖
2014年11月25日,由“E药经理人”杂志和桑迪咨询主办的“2014年度中国医药十大营销案例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经过大众投票、专家评选,昆明制药集团的天眩清继荣获2013年度中国医药十大营销案例-产品新定位奖后,凭借“互联网时代的处方药推广模式探索”再次获得2014年度中国医药十大营销案例奖——年度营销成就奖。
【组委会的颁奖词】“11场VESSEL眩晕规范化诊疗全国巡讲,立足多学科临床医师交流的微信公众平台,HOPE1000培训计划专业化武装一线销售代表。昆明制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精准营销发挥的淋漓尽致”。
颁奖典礼后,昆药市场总监刘栋先生接受了“新康界”记者的专访。
从“天眩清”到“阿司匹林”,原来这么近!中成药的转型升级问题,是横挡在中药企业面前的一道大沟。但在昆药市场总监刘栋看来,“天眩清”就是中国版的阿司匹林,它的发展历程对国内药企而言,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中国的“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最先来自柳树皮的提取物,但发现结构不稳定后,德国化学家拜耳采用人工合成方法,完成从植物药提取到全化学合成的历程。而天眩清也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
1979年,中科院周俊院士首次从天麻药材中分离提取并确定了天麻素化学结构,1980年完成全化学合成,同年昆明制药天麻素片上市。1984年,昆明制药天麻素注射液获批上市。
在2013年的重新定位之后,再加上其2014年冠名举办的“VESSEL眩晕规范性诊疗巡讲”,天眩清再次在市场上掀起旋风。作为一个30年历史的老药,国内生产厂家超过30家,但天眩清却占到60%的市场份额,还保持着近30%的年均增速。
挖掘到学术会议空白区
2014年,昆明制药为推进落实“夯实天眩清在眩晕领域地位,同时开创新治疗领域—脑卒中神经保护”指导思想。联手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天坛卒中学院、医师周刊共同举办“VESSEL眩晕规范化诊疗巡讲”项目,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2场。
另外,为提升产品知识培训的效果,与业内专业营销管理公司合作,开发《天眩清产品知识》、《天眩清专业销售技巧与拜访》、《天眩清医院市场分析与上量攻略》电子课件,搭建VESSEL眩晕论坛微信平台,借助网络技术优势,推行产品培训与学术推广标准化模式,让广大一线销售代表更易理解和推广产品新定位,让天眩清新定位真正落地。
那么,这一项目是如何发掘的呢?据了解,在老年人群体中间,因眩晕症状而就医的比例超过50%。但是,由于眩晕的诊治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而神经内科、五官科、急症等专科医生,往往并不能快速有效的确诊病因,医生急,患者多次检查未果,也急!
据刘栋介绍,眩晕诊疗领域的有关专家也发现了业内对眩晕诊疗知识的欠缺,刚好昆药非常重视这一领域的学术推广,于是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开展学术会议。
在上海的项目首发仪式,就验证了会议的受欢迎程度:当时预设100人的会场,挤满了闻迅赶来的200多名医生。上海首发仪式的成功,令其他地方的代理商积极配合,乐于承担会议成本,拉动了全国各地代理商20倍以上的学术营销配套资金。
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并非一回事
针对医药行业吹起的互联网旋风,刘栋表示,我们需要学习互联网的新思维来改进研发、营销,比如,明年欲计划通过网络直播“VESSEL眩晕规范性诊疗巡讲”。但是,也不要迷信互联网技术,电商、O2O并不能替代作为制造业的医药企业的核心--研发与生产。所以,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一个好的产品定位与营销方案,过度追求互联网的技术,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