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祥:一个创新研发者的青蒿素情结 ——讲述青蒿素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来源:春城晚报

在杨兆祥的办公桌上,有一份刚发的云南省科技厅关于认定2014年度云南省创新团队的文件,杨兆祥作为带头人的“云南省蒿甲醚系列产品研发创新团队”入选。杨兆祥22岁进入昆药集团,从车间技术员做到昆药集团血塞通药物研究院院长,在药物研发这条路上,他一干就是30多年。

作为一名研发人员,杨兆祥在工作中经常提及的一条准则,就是“创新”。在前人研发青蒿素的基础上,他成功提取了青蒿酸,发明了复方青蒿搽剂,致力于青蒿素类的新用途研发。除青蒿领域外,他还代领团队研发了灯盏花素冻干粉针、三七皂苷冻干粉针等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过500亿元,是国内极少有的成功大产品。

年轻时给屠呦呦写信探讨新药

1984年6月,杨兆祥从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来到昆明制药厂(现昆药集团)工作,因所学专业为药学系药物化学,他被分配到生产车间当实习员,半年后调到昆药研究所(即现在的昆药集团血塞通药物研究院)工作。在这里,杨兆祥开启了他的药物研发生涯。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时的杨兆祥想法特别多。为鼓励年轻人的创新思想,昆药当年年底便为他立了一个项目,即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研发当时上海药物所、上海有机所的专家都认为很难的项目——重楼中主要活性成分偏诺皂苷的合成。1985年,杨兆祥又立项开发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新药——马沙拉嗪衍生物(M-5-AS),后被国家重点立项成立的项目组证明为同类化合物中活性、稳定、安全性最好的化合物。

1986年,杨兆祥被聘为化学室主任,虽然这不是一个管理岗位,但代表了昆药对年轻人才的鼓励和肯定。凭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从黄花蒿里成功提取了青蒿酸。当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在业界内无人不知,杨兆祥抱着试试的心态给屠呦呦写信,就青蒿酸的应用等问题进行请教和探讨,没多久,他收到了屠呦呦的回信,这让他开心了好长一段时间。能和业界顶尖专家交流,让他颇受鼓舞。从那时开始,杨兆祥便与青蒿素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杨兆祥参与了复方蒿甲醚片研发的相关工作,致力于青蒿素的其他新用途发现,在前人的研发基础上,杨兆祥创新研发出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复方青蒿制剂和治疗痔疮的复方青蒿搽剂。他把这些成就归功于专家的帮助和昆药的支持,“在一个兼容并蓄的环境里,研发工作才会特别有干劲儿,所以我常说,昆药有创新研发的基因和历史基础,这个文化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

 

首创三个青蒿素类新产品

回忆参与研发青蒿素的历程,杨兆祥感叹:“那时候研发、生产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有限,但昆药人的研发激情却像熊熊烈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昆药集团相继参与研发出三个青蒿素类新产品:蒿甲醚、复方蒿甲醚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并将其产业化,推向国际市场,为人类抗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兆祥介绍,为解决青蒿素作为抗疟特效药用量大、提取成本高等问题,当时的昆明制药厂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通过对青蒿素的结构改造,制成了吸收效果好,剂量小的青蒿素新型衍生品——蒿甲醚。与传统抗疟药相比,蒿甲醚有着全新的化学结构,其抗疟效果比青蒿素强5-14倍。在蒿甲醚的基础上,又相继研发出复方蒿甲醚及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彻底解决了疟疾复燃及寄生虫易产生高抗药性这一问题。

杨兆祥认为,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是实至名归,而把屠教授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青蒿素及其衍生药品推向国际市场,昆药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杨兆祥说:“昆药集团3次在全球首创性的推出创新青蒿素类产品,这在中国医药行业首开先河。”

 

青蒿素的新用途正在被开发

对成熟的药品进行二次开发,让其焕发新的价值,是杨兆祥非常乐意做的事情。正如他所说:“这就是创新的魔力,通过二次研发,我们发现很多药品还有新的用途,还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当我意识到这一切很可能变为现实的时候,我对研发工作更加着迷。”

据了解,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杨兆祥发明了复方青蒿擦剂和喷剂、麝香酮三步合成法等新药,累计申请8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灯盏花素粉针及制备工艺”等20多项发明已获得专利权。

在青蒿素领域,杨兆祥及其研发团队很早就开始了蒿甲醚二次研发的工作。他介绍:“除了具有抗疟作用外,蒿甲醚还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寄生虫等作用,其中抗肿瘤活性尤其引人注目。临床上也反馈过用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癌症成功的病例。”

为什么对蒿甲醚的抗肿瘤研发如此看重?杨兆祥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夫人前年被查出患有淋巴肿瘤(晚期),在确诊之前,他根据蒿甲醚的抗肿瘤的广谱、安全、独特性,让妻子提前服用蒿甲醚片治疗,在正常治疗后又继续服用蒿甲醚片配合治疗,今年再去检查时,肿瘤细胞已经全部消失了,这让他更坚定了把青蒿素类药打造成抗肿瘤新药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支持这项研究,昆药集团成立了由杨兆祥牵头的云南省蒿甲醚系列产品创新药研发团队,开展了蒿甲醚在白血病、肺癌、结肠直肠癌、脑胶质瘤等方面的研发,并获得“一种治疗肺癌的药物组合物”等9项发明专利授权,目前KPC-XM47项目已在昆药积极开展。

创新研发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从1998年担任昆药研究所(后改名为“昆药集团血塞通药物研究院”)所长至今,杨兆祥带领他的团队,致力于研发平台建设,引进多位海归博士和学术带头人,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昆药集团也成为国内优秀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企业。

“与其说我是院长,不如说我是个平台搭建者。”杨兆祥说,现在的他更乐意做一个搭建平台的人,为昆药打造一个包容、开放的研发环境,为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提供服务支持,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去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