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蚊子引发的一个产业链----“华立系”谋青蒿素全产业链

选自《青蒿素双子星的资本阳谋》时代周报记者:吴绵强 /实习记者:黄子晞


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青蒿素产业开始被外界所熟知,一众青蒿素企业也渐受大家关注。其中,早年便已布局青蒿素全产业链的华立集团很快成为焦点。

通过多年发展,汪力成掌舵的华立集团已形成庞大的产业帝国,称之为“华立系”也毫不为过。当前,华立集团控股两家上市药企昆药集团(600422.SH)和健民集团(600976.SH),还参股华媒控股(000607.SZ )和开创国际(600097.SH)。

目前,华立集团已将青蒿素资产全部注入昆药集团。昆药集团总裁戴晓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将之形象比喻为“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同时,戴晓畅也表示“如此一来,更为方便管理和调控”,母公司华立集团已不含有相关的青蒿素资产。“从股东层面,已作出相关安排。昆药集团在青蒿素全产业链上将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戴旭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国内的青蒿素企业中,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桂林南药”)最受瞩目,由其生产的青蒿琥酯已在2010年正式通过WHO的PQ认证,这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PQ认证资质的青蒿素企业。桂林南药背后则有着郭广昌的身影,复星医药(600196.SH)持股比例达95.17%。近年来,复星在青蒿素药品热销的非洲地区,投资力度加大,除去医药,保险业务也表现惹眼瞩目。

华立建青蒿素全产业链从2000年开始,华立集团频频对青蒿素进行全产业链整合,陆续入主武陵山地区的种植基地,以及武陵山制药厂、湖南吉首制药厂、北京科泰、昆明制药(现昆药集团)等药企。在全产业链布局渐成之际,昆明制药与大股东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方医药”)在青蒿素产业上存有同业竞争的情况。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12月,昆药集团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将华方科泰100%股权收入囊中。

华方医药旗下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即“华方科泰”)控制着湘西华方制药、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浙江华立南湖制药等。华方科泰,主要从事青蒿素类抗疟药品的研发、提取、生产和销售,目前青蒿草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青蒿素和蒿甲醚的产能均超100吨,是全球最大的抗疟药原料药生产基地和种植青蒿素原料的最大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整合完成后,华立集团“把鸡蛋全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前者所有的青蒿素资产都已放置于昆药集团内。昆药集团成为华立集团青蒿素产业的重要运作平台。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昆药集团也寄予厚望。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当晚,汪写下千字感言,“作为一个在青蒿素产业链上耕耘了近20年,全球唯一掌握全产业链的企业,现在华立已将全部责任交给了昆药,希望在昆药的平台上能进一步发扬光大!”戴晓畅对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表示,“这次屠教授得诺贝尔奖,我们也非常希望青蒿素产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家政策扶持,以改变以往行业的混乱局面。”

长期以来,中国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瑞士诺华和法国赛诺菲两大跨国药企。究其原因,是两大药企均联合国指定的青蒿素制剂的供应商,并取得WHO的PQ认证。疟疾流行的非洲国家因经济基础薄弱,大多无力购买青蒿素制剂等抗疟药,只能依赖联合国赞助,由 WHO 等国际组织采购,诺华和赛诺菲在拿到 WHO 的订单后,再在中国采购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等青蒿素下游产品,经加工成复方制剂后再供应至非洲市场。

获得PQ认证,对国内药企而言至关重要。昆药集团有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目前昆药集团已拥有7个蒿甲醚系列产品品种,其中两个品种(蒿甲醚注射液,复方蒿甲醚片)已收入WHO的基本药物目录;参与起草制定的5个蒿甲醚系列药品质量标准(青蒿素、蒿甲醚、蒿甲醚片、蒿甲醚胶囊和蒿甲醚注射液)收载于国际药典标准。

在制剂领域,昆药集团的蒿甲醚注射液为国内独家,华方科泰还拥有口服制剂双氢青蒿素哌喹片,这两个产品目前都正在申请WHO 的PQ 认证。至于何时能获得PQ认证,戴晓畅明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各项认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基本是半年至一年之内的事。”掘金非洲市场“时至今日,昆药集团生产的复方蒿甲醚系列药剂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抗疟药,其针剂主要出口非洲、南太平洋、东南亚地区。”昆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专利注册上,昆药集团生产的蒿甲醚原料药及其制剂已获49个国家的发明专利;在政府对外援助方面,昆药也成绩显著。昆药集团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商务部执行的国家援外抗疟药品采购总量中,昆药的青蒿素系列产品占比近一半。不过,昆药集团依然在今年半年报中指出,“目前青蒿抗疟产业属于慈善产业,主要被国际大制药公司诺华、赛诺菲等垄断,关联方青蒿素业务每年实现利润较低。”2014年,昆药集团的青蒿素类产品销售额近2亿元,在集团的整体营收中依然占比较小。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昆药集团营收分别为41.21 亿元和20.86 亿元。

在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志坚看来,上市公司热衷在非洲拓展青蒿素产业,除了赚取利润外也有其他考虑,“通过青蒿素药品可以带动其他项目在海外的拓展和扩张,毕竟上市公司在业绩有这一需求。”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青蒿素企业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披露,国内企业在非洲除了从事固有的青蒿素药品外,还参与其他多个项目,“像我们主营是做抗疟药,也代理一些其他产品,包括在国内畅销的制剂等医疗用品。”此外,国内企业也纷纷在非洲设立子公司。以华方科泰公司为例,其已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东南亚和非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而华立集团将华方科泰注入上市公司的目的之一,目标变速将昆药集团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非洲市场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公共服务平台。

在“华立系”的产业版图中,医药为核心产业:通过华方医药控股昆药集团(持股18.83%)、健民集团(持股22.07%),还实际控制着浙江华立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方科泰医药有限公司等两家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华立集团的涉猎范围广泛,包括智能电网、国际工程及贸易等,在目前国内基建行业低迷的情况下,非洲地区日益成为华立集团“走出去”的主要战场。因此,未来在非洲地区,华立集团或将有更大野心。